意志在执着和向往中坚强,思想在挫折和坚定中跃进,人生在失败和反思中成长,精神在读书和品味中发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生茶花女读后感,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初中生茶花女读后感1
一个午后,看着窗外毒辣的太阳,我懒懒地叹了口气,决定不外出。无所事事地走近书架,目光突然被一本书所吸引,也不知是哪来的兴致,我取下书,倒了杯绿茶,开始在安静的茶香中阅读。
这本书的书名“茶花女”我早在小时侯就听说过,印象中是描述一个做作下贱且放荡不羁的美丽妓女。但在真正阅读之后,我才意识到我印象中的仅仅是一个表面,而真实真切的玛格丽特(即茶花女)正在暗处,等着我渐渐地去发觉。
故事发生在法国巴黎这美丽的城市。
翩翩青年阿尔芒;迪瓦尔一次在交易所广场絮斯商店。当时一家高级有名的时装商店门口遇见了如被众星捧月般的名妓玛格丽特?;戈蒂埃,并对她一见钟情,不断打听其情况。在几年后,他们再次相遇,这回一切都随之改变。阿尔芒不顾身份地位甚至一切与玛格丽特相爱,而这位名妓也为阿尔芒――一个没有财产和丰厚年薪的痴情青年放弃了在巴黎花红酒绿的物质生活,与他在乡村开始了一段美妙的时光。但这美丽可爱的光景并不长,阿尔芒的父亲找上了门。他为了他儿子的未来前途与其女儿的幸福生活,不顾这对情人的反对,不管他们爱得多深多真,背着阿尔芒,连哄带骗地使玛格丽特离开了他儿子。又过了几年,阿尔芒再次回到巴黎,对这可怜的妓女因爱生恨,用残忍的手段报复着她的离去。当一切明晰,这痴情青年意识到茶花女仍深爱着他时,一切已结束。烟雾散去之后,只留下阿尔芒深深的悔恨与愧疚。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阿尔芒之父劝玛格丽特离开他儿子的那一段。那父亲说阿尔芒的准妹夫鄙视他家的长子不学无术并深爱着一妓女,希望玛格丽特离开他儿子,给他女儿幸福、还他儿子自由。玛格丽特听着这似乎诚恳的请求,看着这老人沧桑的面容,感受着这属于父亲的爱,她心底那纯真的善良被深深地触动了。她泪如雨下地同意了,但她的心却如刀割一般。看到这儿,我停了停,深深地叹了口气。
玛格丽特她美丽、她聪明,虽然沦落风尘之中,却出污泥而不染,依旧保持着一颗纯洁高尚的心。她不同于一般的烟花女子,她有着爱心、有着善良,她有着希望、有着梦想,甚至还闪烁着圣洁的光辉,比大家闺秀小家碧玉更惹人怜惜、疼爱。
初中生茶花女读后感2
首先当我看到玛格丽特找借口推辞他们的约会,阿芒认为她欺骗了他,于是写一封绝交信给她,我真为玛格丽特心痛,阿芒怎么就不明白她的处境呢?她的也是身不由己的啊!我多想跳出来对阿芒狠狠地说:你这个大傻瓜,你们如此胡爱,却又伤害彼此,为什么这样做呢?我暗暗想,也许这就是嫉妒与虚荣心在捣鬼吧!可接着又读到阿芒和玛格丽特一起去乡间过美满的田园生活时,我也和他们一起开始憧憬着未来美好,要是两人能这样快乐生活在一起该多好啊!
可是我明白如果这样的话这本书就不会有了,我猜想着后来又会发生什么变故呢?是缺钱用,还是那老公爵不许他们在一起……可等我看完全书之后,才知道是后来的变故让他们永别了。玛格丽特被阿芒所谓的正直父亲逼得与他断绝来往,可不明真相的阿芒却以为她变心了,不断找人羞辱她,我真不明白为什么不告诉他真相呢?不是深爱对方吗?为何还要离开他,使两人痛苦呢?而阿芒也是那样冲动,嫉妒像魔鬼深深地伤害了她。唉,真是应证了“爱之深,恨之切”这句话,心里明明爱着却又恨得那么深。
世上纯洁的爱情难道结局都这么令人痛心吗?为什么两人真挚的爱情却得人们的祝福,因为他们身份的差异,我找到了答案。唉,常人都说什么“有情人终成眷属”,在我看来有情人未必可以终成眷属,这两个可怜的人儿不就是再好不过的例子吗?
读完全书,文章情感的流露中打动了我的心弦,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有一点我不满意,可这本书是小仲马的自传体小说,作者描写心理活动上只有男主人公(我)的心理,可是女主人公的心理却丝毫没有体会到,包括旁人也没有描写,而在国内大多数书籍中,是不一样的,它们将文中人物的心理,神态都写得很到位,那样看起来更有酣畅淋漓之感。我想这也许中西文化的差异吧!《茶花女》让我看到了法国当时的社会,看到了这两个不幸的人儿,看到了人世间的真情真爱。让我不得有对“书”这个字眼肃然起敬,一个个灵动的方块字,真的是给我多种感受。
初中生茶花女读后感3
今天我真正领略了这部世界名着给人带来的震撼力我的心在读后很久仍颤抖不已。我不知道几百年来它使多少人同情和伤心地落下了眼泪但它确实让我长久不息的难过和同情。
无疑这是一段感人肺腑的悲壮凄惨的让人同情的美好的爱情尤其在十九世纪中期资产阶级社会早期世态炎凉中赤__金钱关系的那个社会更让人赞叹不已。
没有华丽的文字但那真挚的感情对白却让每一个有过恋爱经历的人身临其境渐渐地把主人公与自己融为一体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的恋爱着想为他们的欢乐而轻松为他们的悲剧而沉重。
《茶花女》描写一个妓女的爱情悲剧取材于当时巴黎一名妓的真实故事。据考证这个妓女名叫阿尔丰西娜·普莱西。因家境贫困十五岁出走巴黎由于她天资聪颖关税便开始出入巴黎各大舞场成了有钱的阔佬、公子哥们猎艳的口肉以后便靠容貌和肉体换取奢侈的生活享受。终国过度的暴饮、狂欢和不分昼夜的肉欲纵横而染身肺痨吐血而死二十三岁就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小说的主人公玛格丽特本是一位贫穷的乡下姑娘为谋生来到巴黎不幸落入风尘做了妓女染上了挥霍钱财的恶习;她疯狂地寻欢作乐麻痹自己但内心却讨厌这种空虚的生活。这个依旧保持有纯洁心灵的沦落女子向往真正的爱情生活后来被阿尔芒的一颗赤诚之心所感动彼此深深地相爱在远离巴黎市区的乡间过起美满的田园生活。玛格丽特受到创伤的心灵也开始愈合并决心彻底改掉过去的习惯永远和阿尔芒在一起享受一个正常女人的真正生活。不幸阿尔芒父亲的出现粉碎了她的美梦他的虚伪、自私再一次把玛格丽特推入灾难之中。她被迫离开了阿尔芒事后遭到阿尔芒不明真相的种种侮辱和伤害终因心力交瘁饮恨黄泉。
玛格丽特一个在巴黎混迹与烟花柳巷的风尘女子一个身染重病沉疴的女子一个过惯了穷奢极侈生活的女子似乎是不应该有真正的爱情的。他似乎只应该有商业的感情而不应该从中解脱出来去收获真正的爱情灵魂上的慰藉。而一旦获得似乎就预示着一个悲剧的开始。她们这样的人平时只能沉醉在纸迷金醉的物质生活中尽力掩饰和逃避真情的流露而一旦确定了真爱归宿便会毅然去追寻争取。玛格丽特就是这样的女子。
初中生茶花女读后感4
我想他们的爱情和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爱情颇有相似之处,他们都是没落文化和偏见的牺牲品,具有着相同的悲剧命运。写到这里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对这部作品有如此深刻的印象或者说是强烈的感情,可能是因为我羡慕他们轰轰烈烈的爱情,或许“轰轰烈烈”这个字眼用的不算准确,但我也要说那一定是感天动地了,风月场中的玛格丽特在得到真正的爱情后却又不得不放弃这可能是她人生中真正的或许应该说是最后的爱情,原因却是十分的简单,首先,是阿芒的父亲为了自己家族的荣誉,甚至为了自己的姓氏。而让玛格丽特放弃这对她来说来之不易的爱情,其次,这位老人已几乎近似哀求的口吻来劝她放弃,是因为自己的女儿(阿芒的亲妹妹)的终身幸福,而这一切阿芒是在玛格丽特死后才知道的,我想这个故事之所以让我感动就是这点,在阿芒完全不知事实真相的情况下,玛格丽特毅然同意了老人的要求,阿芒好像是受到了自己心爱的人的残忍的欺骗,然而骗她的却是自己的至亲至爱的人。而玛格丽特却遭受着失去至真至纯的爱情,和至亲至爱的人永远的分离,而且她的爱人还是那样的恨她,不理解她,甚至侮辱她。
玛格丽特的死对知道事实真相的阿芒来说可以说是撕心裂肺的伤痛,而对于我来说,看到那里也是想和阿芒一起痛哭失声,我不知道用什么字眼,也不知道用多少文字能表达出我读完《茶花女》之后的心情。我想我会用一生记住它的,或许还会把它藏在灵魂的最深处,永远不会对任何人讲起。就到这里吧,因为我已经不能再写下去了,因为我的心情仍然在最伤感和悲痛中无法自拔。
初中生茶花女读后感5
不管怎样,当故事开始时,我的喜怒哀乐全都随着男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而变化,在他们身上似乎我看到了真正的爱情——这人类永远歌颂的主题。在阿芒身上我知道人是可以为爱而痴狂的,在玛格丽特的身上我明白任何人都会有爱情而且有权利去追求幸福。我和作者一样都非常的同情这位姑娘,就像男主人公对她的爱那样,或许这只是不同方式的契合。
可能是因为自己是一个重感情的人,所以才会在读到一些作品时就会轻易的动情,可是每当读完一部作品时我都收获一种心情这种心情我也说不清楚,很复杂又很简单,可这种心情对我的影响却不小。时而会使我变得忧郁、多愁善感时而又好像给我一股无名的力量让我有勇气来面对眼前的一切困难,甚至可以让我信心百倍的面对未来。
这种心情我时常有,可第一次好像是在我看完《泰坦尼克号》电影后才有的,然后是司汤达的《红与黑》、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亲和力》、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还有中国的古典文化中的瑰宝《红楼梦》。我并不是想炫耀自己读了多少书。再说这几本也不值得一提,只是想说它们也给过我类似的感觉和复杂的心情。
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几乎有好几次都要落泪。但我终究没有哭,可心里却比哭还难受,仿佛自己就是阿芒已遭受了阿芒所遭受的一切。我可以好不夸张地说如果是在一年前或者我在一个安静的地方一个人去读,我想我肯定会也为之落泪,虽然不会是痛哭失声,但也会热泪盈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