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职高女孩赵殷樱的励志故事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位女孩用九年的时间逆袭成为双一流大学研究生,展现了她不凡的毅力和努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职高女孩逆袭成双一流大学研究生具体情况,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职高女孩逆袭成双一流大学研究生具体情况
回顾赵殷樱的求学之路,她在2012年的中考成绩并不理想,因此选择了进入职业高中。然而,这并没有让她放弃对高考的追求。从那时起,她就坚定了自己的目标,并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经过两次高考的洗礼,她终于成功考入了专科院校。
这仅仅是赵殷樱追梦旅程的开始。在2019年,她再次展现出惊人的毅力和实力,顺利通过了专升本考试。这一次的成功并没有让她停下脚步,她继续努力学习,最终成功考入了研究生阶段。
在求学的过程中,赵殷樱不仅获得了奖学金,还被评为浙江省优秀毕业生等荣誉。这些成就的背后,是她不懈的努力和坚持。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并为之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网友们纷纷对赵殷樱的经历表示赞赏和敬佩。他们认为,拥有梦想的人都值得敬佩,而赵殷樱正是这样一个值得敬佩的人。同时,网友们也指出,坚定目标是实现梦想的关键。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但关键在于我们如何面对它们。只有勇敢地面对困难,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够逐渐克服障碍,向梦想迈进。
赵殷樱的故事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我们都应该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什么是双一流大学
双一流(Double First-rate)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2016年2月教育部印发《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的通知。通知要求,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制订“双一流”实施办法。专家认为,启动实施的“统筹推进两个一流”战略,是中国大学冲刺国际前列、打造顶尖学府的冲锋号。
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要求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坚持“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的基本原则,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自2016年起针对大学以及学科建设明确提出了“双一流”的任务要求,并分三个阶段制定了时间表,其中将“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的最终目标节点定于本世纪中叶。这预示着,未来三十余年的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由此有了新的蓝图。
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意在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双一流大学和985、211高校的区别
双一流与“985”“211”一个显著的区别就在于,建设重点是学科而非学校,“一流”与“非一流”之间流动性显著增强,原先较为固化的高校生态格局将逐渐被打破。
今年年初,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文件。三部委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特别强调,“双一流”建设对建设过程实施动态监测,实行动态管理;建设期末,还将对建设成效进行评价,重新确定下一轮建设范围,“有进有出,滚动淘汰,不搞终身制”。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重点在建设一流学科。毕竟一流学科才是一流大学的基础,而且当前国内大学格局比较固定,根据原有“985”“211”工程名单,再考虑到地区平衡、政策侧重、学校发展实际情况,变化的空间很有限,基本跟正式发布出来的名单区别不大。而发布的一流学科才是本次最大的看点。
以前实际上是更侧重“学校”,一所学校入选“985”“211”后,所有学科跟着沾光,尽管其中有部分并非该校的优势学科;现在原“211”学校变成了拥有一流学科的学校,非一流学科外的普通学科,难再跟着沾光,与其他学校的普通学科间的优势可能会缩小;即使是原有的“985”学校全部入选了一流大学,但“985”学校之间的竞争,也将变成一流学科数量和质量的比拼。
宁波大学重点学科
省重点学科A类(6个):材料物理与化学、理论物理、工程力学、机械电子工程、国际贸易学、材料学。
省重点学科B类(6个):民商法学、专门史、英语语言文学、基础数学、水产养殖、体育人文社会学。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体育教育、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水产养殖学。
省级重点建设专业(10个):生物技术、小学教育、工程力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临床医学、体育教育、信息与计算科学、土木工程、行政管理、英语。
省重中之重学科(4个):信息与通信工程、应用海洋生物技术、近海冲击与安全工程、应用非线性科学与技术。
宁波大学介绍
宁波大学是一所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新兴地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浙江省、教育部、宁波市共建高校,国家海洋局与宁波市共建高校,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1986年由世界船王包玉刚先生捐资创立。
建校之初,由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原杭州大学五校对口援建,高起点地开始了办学历程。1992年列为全国高校招生第一批录取院校;1995年首批通过原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