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份试题是对所学知识的检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仅供参考。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共57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历史”一词的建构实际上包含着四个层次:一是真实的历史,二是记录的历史,三是传播的历史,四是接受的历史。
“真实的历史”是指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和已经逝去的历史人物。“真实的历史”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唯一性,二是不可重复性。
“记录的历史”是历史学家根据当事人与旁观者的口述、回忆、文字记录下来的历史,比如《史记》。当事人与旁观者的口述和回忆可靠吗?当事人的口述一般来说是可信的,但是,当事人的口述与回忆有时也会存在问题。比如记忆本身的多寡、误记、有意掩盖和无意选择等;而且,当事人只是历史事件的部分经历者,任何当事人都不可能知道历史的全貌,不可能了解历史事件的全过程。至于历史事件发生的独特背景、原因,更难为每一位当事人所知晓。这样,当事人的口述和“真实的历史”之间已经有了误差。如果若干或者一批当事人回忆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差别会更大。旁观者呢?当事者迷旁观者清吗?有时候恰恰是当事者清旁观者迷。因为当事者知道事件的真相,知道事件的全过程。旁观者只凭自己的见闻了解历史事件,而获得见闻的五官常常会欺骗我们。并非所有眼见都是真实,并非所有耳闻都是真实。
史学家书写“记录的历史”,必然要对自己依据的文献进行选择,没有选择的历史记录是不存在的。这不仅因为历史事件的本身太复杂、太庞杂,历史文献太复杂、太庞杂,没有选择就无法记写,更由于史学家书写历史的本身必然受到种种制约,这种制约包括政治倾向、价值判断、逻辑鉴别、文艺修养、心理倾向、个人好恶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史学家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记载的详略和褒贬。
我们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看到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是司马迁“记录的历史”。“记录的历史”和“真实的历史”之间已经有了差距,至于这个差距有多大,我们已经无从考评了。有时候,“记录的历史”和“真实的历史”竟然会截然相反。就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而言,司马迁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重点记录了司马相如的辞赋,对司马相如与县令王吉算计卓文君、卓王孙一事进行了回护,只是在个别叙述文字上透露了“真实的历史”的部分原貌。我们只有细心阅读文本,才能发现琴挑文君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是一场周密计划和安排的事件。
“传播的历史”更为复杂。它存在两个极端:一是神话,二是丑化。神话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偶像化。偶像,包括政治偶像、娱乐偶像、学术偶像等。
宋元明清直至今天,大量的戏剧、小说演绎着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说明此类故事塑造的卓文君的形象受到了观众和读者的热烈追捧。但是,这些演绎都删掉了司马相如和王吉算计卓文君、卓王孙的相关情节,使得相如“琴挑”文君从“历史”演变成一个美丽的爱情神话。神话也是一种对历史解读的方法,不过它是一种极端的解读。
为什么这些远离了历史真实的故事能够如此受到追捧?因为现实需要偶像。现实并不完美,现实本身具有太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偶像恰恰弥补了现实的不足。比如说现实中的爱情与婚姻存在着太多的不足,因此人们特别需要有爱情与婚姻的偶像。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作为一对艺术偶像满足了广大百姓对理想爱情和理想婚姻的向往,尽管这种理想只是一种神话,但是这种神话的本身也是一种现实的诉求。
历史文献往往具有多义性。历史文献本身的多义性也为传播历史带来了神话与丑化的现 实可能。特别是“文君夜奔”的多义性更加丰富:第一,浓烈的自由爱情与自由婚姻;第二,不以贫富论婚姻;第三,才子与佳人的完美结合;第四,女儿的慧眼与父亲婚恋观的冲突等等。事件本身的多义性为“解读的历史”带来了两种倾向:批判琴挑和神话琴挑。
丑化和神话一样是对“记录的历史”的另类解读。出于某种现实诉求,传播的历史也会 出现神话的反面——丑化。
从“历史”一词建构的四层意义来看,“接受的历史”是“历史”一词的终极意义。历代百姓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了解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婚姻真相的人少之又少,绝大多数读者是通过小说、戏剧知道了这个美丽的爱情“神话”。所以,经过数百年的沿习,今天我们如果讲出《史记》中记录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婚姻故事,反而会被许许多多的读者和观众看成是有意翻案,刻意颠覆。
(选自《历史建构与文学阐释》,有删节)
1.下列与“记录的历史”有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记录的历史”在“历史”的建构中处于第二层次,与“真实的历史”最接近。
B.如果若干或者一批当事人回忆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据此记录的历史与真实历史之间往往有较大差别。
C.因为历史事件本身的复杂性和史学家书写历史本身受到的种种制约,史学家记录的历史必然是有所选择的。
D.《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重点记录了司马相如的辞赋,而对司马相如与县令王吉算计卓文君、卓王孙一事进行了回护,可见其是“记录的历史”,并不是“真实的历史”。
2.下列与“传播的历史”有关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传播的历史存在“神话”和“丑化”两个极端,这两个极端是对真实的历史的另类解读。
B.传播的历史中的“神话”是对历史人物的偶像化,偶像能弥补现实的不足,因而受到大众的追捧。
C.寄托了人们某种理想的“神话”本身也是一种现实的诉求,而其反面——“丑化”的出现也是出于某种现实的诉求。
D.“传播的历史”因历史文献本身的多义性而更为复杂,历史文献的多义性是使历史在传播过程中走向神话或丑化的极端的首要因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宋元明清直至今天,演绎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的大量戏剧、小说都删掉了司马相如和王吉算计卓文君、卓王孙的相关情节。
B.今天的许多读者和观众很难接受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美丽爱情“神话”背后的婚姻真相,因为他们都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的记载深信不疑。
C.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从“历史”演变成一个美丽的爱情神话,满足了广大百姓对理想爱情和理想婚姻的向往。
D.“文君夜奔”事件本身的多义性为这个故事的解读带来了两种倾向:批判琴挑和神话琴挑。
二、古诗文阅读(31分)
(一) 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中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馀。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丘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书其全失、多寡为殿最。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加直龙图阁、知福州。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福多佛寺,僧利其富饶,争欲为主守,赇请公行。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授帖于府庭,却其私谢,以绝左右徼求之弊。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巩曰:“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后至者亦不复取也。
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遂留判三班院。上疏议经费,帝曰:“巩以节用为理财之要,世之言理财者,未有及此。”拜中书舍人。甫数月,丁母艰去。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
巩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节选自《宋史•曾巩传》)
【注】①常平:官仓名。
4.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馀
B.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馀
C.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馀
D.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馀
5.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古代表示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亳、沧三州”指“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
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经》《乐经》《周易》。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曾巩机敏强识,年少有才。数百字的文章,他读完就能脱口成诵,十二岁试着写成《六论》,言辞奇伟,由此声名闻于四方。
B.曾巩治理有方,善抓根本。掌管齐州时,以铲除奸盗作为根本任务,既调动百姓参与,又善待自首的盗贼,州内安定。
C.曾巩面对灾情,处理得法。遇荒灾时他估计仓储不足救济,劝富人就近卖粮给灾民;江西大疫,他命县镇、驿站备药待需。
D.曾巩爱护百姓,不谋私利。朝廷征伐安南时,他事先做好供应军队的准备,不扰民;做福州知州时,他不许官府与民争利。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浪淘沙 送苏庭绰之泉州 刘铭①
癸巳岁,庭绰过余,数日,又复别去,赋此曲。
谁复忆河阳,击鼓山岗?关乡残梦马铿锵。落落芦花飘江表,流水斜阳。
镇日野菊黄,枯草颓墙,萧山无语鬓飞霜。何忍脆裘②折枝远,冻酒愁肠。
【注】①刘铭,宋河阳嘉州人。作者曾与同乡苏庭绰一起抗金。宋败退江南后,作者被迫归隐。②语出岑参送别诗《北庭贻宗学士道别》“容鬓老胡尘,衣裘脆边风。”
8.词中“落落芦花飘江表,流水斜阳”两句描摹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有什么作用?(5分)
9.本词上下阕作者形象发生了较大变化,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①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阿房宫走廊曲折、屋檐高耸的句子是“ , 。 ”
② ,金块珠砾,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阿房宫赋》)
③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写大家高兴地观赏盛开的桃花,在月光下不停地传杯递盏的句子是“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3题。
罗 生 门【注】
【日】芥川龙之介
某日傍晚,有一家将,在罗生门下避雨。
宽广的门下,除他以外,没有别人,只在朱漆斑驳的大圆柱上,蹲着一只蟋蟀。这数年来,接连遭了地震、台风、大火、饥馑等几次灾难,京城已格外荒凉了。
罗生门正当朱雀大路,现在却有狐狸和强盗来乘机作窝,甚至最后变成了无主尸体的集合地。所以一到夕阳西下,气象阴森,谁也不上这里来了。不知从哪里,飞来了许多乌鸦。白昼,这些乌鸦成群地在高高的门楼顶空飞翔啼叫,特别到夕阳通红时,黑魆魆的好似在天空撒了黑芝麻,看得分外清楚。
这家将穿着洗旧了的宝蓝袄,一屁股坐在共有七级的最高一层的台阶上,手护着右颊上一个大肿疮,茫然地等雨停下来。
说是这家将在避雨,可是雨停之后,他也想不出要上哪里去。照说应当回主人家去,可是主人在四五天前已把他辞退了。所以家将的避雨,准确地说是“无路可走”。家将不断地在想明天的日子怎样过——也就是从无办法中求办法。
要从无办法中找办法,便只好不择手段。要择手段便只有饿死在街头的垃圾堆里,然后像狗一样,被人拖到这门上扔掉。倘若不择手段哩——以后要去干的“走当强盗的路”,这决定当然是提不起积极肯定的勇气了。
家将打了一个大喷嚏,又大模大样地站起来,夜间的京城已冷得需要烤火了,风毫不客气地吹进门柱间。家将缩着脖子,向门内四处张望,如有一个地方,既可以避风雨,又可以不给人看到,能安安静静睡觉,多好。
这时候,他发现了通门楼的楼梯,便摸摸腰间的刀,跨上楼梯最下面的一级。
当初,他估量这上头只有死人,可是上了几级楼梯,看见还有人点着火。这火光又这儿那儿地在移动,模糊的黄色的火光,在天花板下摇晃。他心里明白,在这儿点着火的,决不是一个寻常的人。
家将壁虎似的忍着脚声,好不容易才爬到这险陡的楼梯上最高的一级,尽量伏倒身体,伸长脖子,小心翼翼地向楼房望去。
果然,正如传闻所说,楼里胡乱扔着几具尸体。一股腐烂的尸臭,家将连忙掩住鼻子。
这时家将发现尸首堆里蹲着一个人,是穿棕色衣服、又矮又瘦像只猴子似的老婆子。这老婆子右手擎着一片点燃的松明,正在窥探一具尸体的脸,那尸体头发秀长,是一个女人。
家将带着六分恐怖四分好奇的心理,一阵激动,连呼吸也忘了。老婆子把松明插在楼板上,两手在那尸体的脑袋上,跟母猴替小猴捉虱子一般,一根一根地拔着头发,头发似乎也随手拔下来了。
看着头发一根根拔下来,家将的恐怖也一点点消失了,同时对这老婆子的怒气,却一点点升上来了——不,应该说是对一切罪恶引起的反感,愈来愈强烈了。此时如有人向这家将重提刚才他在门下想的是饿死还是当强盗的那个问题,大概他将毫不犹豫地选择饿死。他当然还不明白老婆子为什么要拔死人头发,不能公平判断这是好事还是坏事,不过他觉得在雨夜罗生门上拔死人头发,单单这一点,已是不可饶恕的罪恶。当然他已忘记刚才自己还打算当强盗呢。
于是,家将两腿一蹬,一个箭步跳上了楼板,一手抓住刀柄,大步走到老婆子跟前。老婆子大吃一惊,并像弹弓似的跳了起来。
“哪里走!”
家将挡住了在尸体中跌跌撞撞地跑着的老婆子,俩人便在尸堆里扭结起来。家将终于揪住老婆子的胳臂,把她按倒在地。那胳臂瘦嶙嶙地皮包骨头,同鸡脚骨一样。
“你在干么,老实说,不说就宰了你!”
家将摔开老婆子,拔刀出鞘,举起来晃了一晃。可是老婆子两手发着抖,像哑巴似的顽固地沉默着。家将意识到老婆子的死活已全操在自己手上,刚才火似的怒气,便渐渐冷却了,只想搞明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便低头看着老婆子放缓了口气说:
“我不是巡捕厅的差人,是经过这门下的行路人,不会拿绳子捆你的。只消告诉我,你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在门楼上,到底干什么?”
于是,老婆子眼睛睁得更大,盯住家将的脸,然后从喉头发出乌鸦似的嗓音,一边喘气,一边传到家将的耳朵里。
“拔了这头发,拔了这头发,是做假发的。”
一听老婆子的回答,竟是意外的平凡,一阵失望,刚才那怒气又同冷酷的轻蔑一起兜上了心头。老婆子看出他的神气,一手还捏着一把刚拔下的死人头发,又作了这样的说明。
“拔死人头发,是不对,不过这儿这些死人,活着时也都是干这类营生的。这位我拔了她头发的女人,活着时就是把蛇肉切成一段段,晒干了当干鱼到兵营去卖的。要不是害瘟病死了,这会还在卖呢。她干那营生也不坏,要不干就得饿死,反正是没有法子嘛。你当我愿意干这坏事,我不干就得饿死,也是没有法子呀!我跟她一样都没法子,大概她也会原谅我的。”
家将把刀插进鞘里,左手按着刀柄,冷淡地听着,右手又去摸摸脸上的肿疮,听着听着,他的勇气就鼓起来了。这是他刚在门下所缺乏的勇气,而且同刚上楼来逮老婆子的是另外的一种勇气。他不但不再为着饿死还是当强盗的问题烦恼,现在他已把饿死的念头完全逐到意识之外去了。
“确实是这样吗?”老婆子的话刚说完,他讥笑地说了一声,便下定了决心,立刻跨前一步,右手离开肿疮,抓住老婆子的大襟,狠狠地说:
“那么,我剥你的衣服,你也不要怪我,我不这样,我也得饿死嘛。”
家将一下子把老婆子剥光,把缠住他大腿的老婆子一脚踢到尸体上,只跨了五大步便到了楼梯口,腋下夹着剥下的棕色衣服,一溜烟走下楼梯,消失在一片沉沉的黑夜中了。
【注】 罗生门,正名叫罗城门,日本平安时期都城(即现在的京都)南面的正门,和北面的朱雀门相对,是高大的双层城门。今已不存。选文略有删改。
1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小说通过描绘乱世中一位被主人解雇的家将的内心由挣扎到堕落的全过程,深刻地批判了人类内心的阴暗和丑恶。
B.当家将得知老婆子为了生计而拔死人头发后,他感到“一阵失望,刚才的怒气又同冷酷的轻蔑一起兜上了心头”,家将对老婆子“失望”与“蔑视”是因为她的生存处境比自己更不堪,于是心生鄙夷。
C.卖干鱼的女人是老婆子作恶的借口,老婆子又是家将作恶的借口,这仿佛是推倒的多米诺骨牌,一个人的恶会造成了他人的恶,甚至整个社会的恶。
D.作者曾多次提到家将脸上的“大脓疮”,这几次描写看似相同,实际上写出了不同情形下家将的不同心境。
E.作品心理刻画细腻入微,情节设计巧妙,对是非曲直有明确的判断与评价,体现了作家在艺术创作上高超的文学造诣和“客观的零度叙事”的艺术风格。
12.小说第三自然段的环境描写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芥川龙之介善于渲染人物的心境涟漪,家将在善恶之念的转换过程中有怎样的“心境涟漪”?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II卷 (基础与表达题,共93分)
四、语言基础(33分)
1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詹妮斯•乔普林是波希米亚风的代表人物,她在其事业黄金期是特立独行的,总是佩带着珠子、天鹅绒、毛皮、羽毛围巾、特有的手镯,而且不打理头发。
B.奥巴马首鼠两端,踌躇观望,导致“伊斯兰武装”在半年内横扫伊拉克中西部 15个城镇,北抵库尔德核心城市埃尔比勒,东指首都巴格达,最终迫使美国重新武装卷入。
C.卫星发射后,运载火箭将探测器直接送入地月转移轨道,探测器如天马行空在轨飞行五天后,近月制动被月球捕获,进入100公里的环月圆轨道。
D.国有银行开始清理国有工商业不良债务,冲销了大约200亿元,但这200亿对国有企业的巨大呆账坏账来说,实在是螳臂当车。
1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①在孔门弟子中,颜回以突出的德行、修养而著称。他家境贫苦,对别人无法忍受的生活却能 ,自得其乐。
②美国“棱镜门”事件泄密者斯诺登选择俄罗斯避难最安全,因为在莫斯科美国的情报机构 ,无法动他一根汗毛。
③C罗表示现在的球队与两年前欧洲杯上的已经不可 ,他虽然尚未恢复百分百状态,但是仍然会尽力帮助球队取胜。
A.随遇而安 鞭长莫及 同日而语 B.随遇而安 望洋兴叹 等量齐观
C.安之若素 望洋兴叹 等量齐观 D.安之若素 鞭长莫及 同日而语
16.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3分) ( )
A.城镇建设要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理念,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构建生态与文化保护体系,实现城镇与自然和谐发展。
B.自4月13日“千古传奇•张大千艺术作品展”于山东省美术馆开幕以来,得到了各界群众的广泛关注,参观人数持续增加。
C. 环保事件频频发生,有专家分析认为,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单纯地依靠大规模投入获取经济增长速度,使得资源消耗惊人,环保问题日渐严重。
D. 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______ ,______ ,__ __ ,______,_______ ,_______。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升腾,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①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
②金色主宰了世界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
③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
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⑤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
⑥轻飞曼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
A.③⑤①⑥④② B.⑤①⑥③④② C.③④②⑥⑤① D.②④⑥⑤①③
18.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是古文运动的倡导人,文坛领袖,主张文章要言之有物。三苏、曾巩、王安石都是出自他的门下。
B.中国古代等级制度分明,这也表现在对“死”的不同说法上,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称不禄,庶人死称死,自己死称填沟壑。
C.“思厥先祖父”中,“先祖父”是对已离世的祖父的称呼,“先”含有怀念、哀痛之情,是对已死长者的尊称。“妣”原指母亲,后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妣。
D.序,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有“赠序”、“宴集序”“诗序”等,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是赠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宴集序,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是诗序。
19.下列各项全有通假字的一组是(3分) ( )
①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②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③技盖至此乎 ④比去,以手阖门 ⑤善刀而藏之 ⑥序天伦之乐事 ⑦逸豫可以亡身 ⑧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A.①②③⑤⑧ B.①③④⑤⑥ C.①③⑤⑥⑧ D.①③④⑤⑦
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 戍卒叫,函谷举 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B. 比去,以手阖门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C.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D.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21.下列加点词活用类型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3分) ( )
例句: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A.函梁君臣之首 B.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C.风乎舞雩 D.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22.下列文言句式分类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 )
①视为止,行为迟 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③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④麾下壮士骑从者百余人耳 ⑤异乎三子者之撰 ⑥苟以天下之大 ⑦智勇多困于所溺 ⑧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⑨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⑩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A.①③/②⑦/④⑥/⑤⑧/⑨/⑩ B.①③/②⑧/④⑤/⑥/⑦⑩/⑨
C.①⑤/②④/③⑧/⑥⑦/⑨/⑩ D.①②/③⑤/④/⑥⑩/⑦⑧/⑨
2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横平竖直的方块字,是中华民族的独有创造和文化遗产。汉字,不仅仅是几千年历史传承的记录工具, ① 。有了汉字,才有了唐诗的激情洋溢, ② ,元曲的灵动俏丽;有了汉字,才有了张旭、王羲之等人洒脱俊逸字体的千古流芳。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似乎更愿意借助键盘和鼠标来沟通和完成工作, ③ 。人们的书写潦草、没有章法,横平竖直都难做到,更别提汉字固有的神采、韵味了。
五、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三天读懂”太长,“秒读”才给力。图书市场的“秒读图书”大有席卷之势。“秒读图书”大都是职场成功类图书,如《3秒钟读懂任何人》《FBI教你10秒钟读懂面部微表情》《10秒钟学英语》等。清代曾国藩的力作《冰鉴》也被某出版社冠以“60秒学会读透人心的本领”的宣传口号。其中一本名为《0.5秒决定你的人生》的图书,更是直接挑战底线,企图在时间上先发制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答案
1.A (“处于第二层次”的理解错误,原文的“一、二、三、四”表示列举,不表示“第二层次”,“与‘与真实的历史’最接近”属于臆断,原文无此信息。)
2.C (A选项中神话和丑化不是对真实历史的极端解读,而是对“记录的历史”;B选项表述不全,神话应该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偶像化;D选项文中并没有提到历史文献的多义性是导致极端解读的“首要因素”。)
3.B (绝大多数读者是通过小说、戏剧知道这个美丽的爱情“神话”,对《史记》中记录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婚姻真相的人少之又少。)
4. B
5. D《论语》不是“六经”
6. A名闻四方是弱冠之时。强加因果。
7.翻译:曾巩请他吃饭并让他穿戴齐整,借给他马匹和随从,用车运载奖赏的金银和丝织品跟随着他,在四方巡行夸耀。(饮食冠裳、假、辇、徇)
8.①这两句描摹出一幅萧瑟凄凉秋景图。写作者伫立在斜阳下,看芦花飘落在大江南岸,江水空流,心生感叹。(3分)②借景抒情,寓亡国之痛于冷落之景中,烘托出作者满心的凄冷与感伤。(2分)
9.上阕描绘自己当年在战场上,击鼓山岗,纵马沙场的豪迈形象;(2分)下阕刻画了两鬓飞霜,冷酒送别怨恨孤苦的老者形象。(2分)前后形象对比鲜明,表达了作者家国兴衰之痛,时光流逝之叹,送别友人之伤。(2分)
11.BE (B项对老婆子失望和轻蔑的原因错误;E项“对是非曲直有明确的判断与评价”与原文不合,与“客观的零度叙事”矛盾。)
12.①渲染了一种阴森、恐怖的氛围,为全文奠定了阴冷、绝望的基调。②并暗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③烘托出家将走投无路时迷茫与绝望的心境。(每点2分)
13.①开头家将欲做强盗又犹豫的矛盾心理。②看到老婆子作恶,家将产生了对罪恶的憎恶之情,于是怒气升腾,准备杀了作恶者。③当老婆子发抖、示弱时,家将怒气渐冷,只想搞明白怎么一回事。④听了老婆子一番理论后,家将鼓起勇气作恶了。(答满四点6分,三点4分,两点2分。)
14.B(A项特立独行不指外在,指内在品格;C项天马行空指文章书法作品等不受拘束;D项螳臂当车指不自量力。)
15.D
16.D (A项,搭配不当,“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中“提高”与“特色”不搭配。 B项,缺少主语,应把“千古传奇•张大千艺术作品展”置于句首。C项,介词“由于”掩盖主语。)
17.A(③与开头衔接最紧,构成比喻 句; ①⑥为一组,描写主体为“林”,⑥在①后;④②为一组,描写主体为“麦”; ⑤与①通过“也”字相连,由“草”到“林”。)
18.B 19.C 20.B 21.D 22.A
23.①更是多彩的中华文化的巨大载体;②宋词的婉转清雅;③古老的方块字面临严重的发展危机。(每一句2分,共6分)
解析:第①处根据“不仅仅是几千年历史传承的记录工具”来概括,与前文构成递进关系。根据上文“唐诗”及下文的“元曲”,第②处应该谈及“宋词”。第③处根据“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主要谈及电子信息对汉字的冲击。
高二语文期末复习计划
一、做好期末复习准备工作
学生首先要明白复习的重要性。复习是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整理,消化吸收,查漏补缺,强化巩固。没有这一环,学过的知识往往显得零碎、散乱,很容易混淆,也很容易忘记;没有复习巩固这一环,学习往往就只停留在“知晓”与“明白”这个阶段,不能真正由“懂了”进入到“会了”“熟了”“通了”“活了”“快了”这些更高的层次,当然也就谈不上对知识的真正掌握与技能的熟练运用。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复习比上新课更为重要,因为新课是一个一个散的“知识点”,而复习往往要求形成“知识链”“知识树”“知识网”,要求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综合的知识素养与更强的应考能力。
其次高中阶段的学生都要将眼光瞄准高考。知识的网,是一天一天织成的。再说,对本学期的所学进行一个有效的复习,应该成为整个高中六学期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亦即是说,复习不仅仅为期末的考试做准备,更要为毕业考试和高考做准备,一套试卷,考查的知识毕竟有限,所以我们在复习的时候一只眼要盯着期末考试,另一只眼还应瞄准高考。
再次,可以通过各种奖惩激励措施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设“进步奖”、“争光奖”、“综合奖”、寒假作业分级完成等等。这样把学生复习的近期现实目标与高考长远目标有机结合。
二、期末复习的重点与要求
1、全册的字音字形。
侧重复习:常考常错。
复习建议:师生全册专项清理,重点搜捕,集中歼灭,注重循环,注重检查。
2、全册的文学常识。
侧重复习:本册涉及到的中外重要作家作品流派风格。
复习建议:最好能表解出来。可以利用教材前面的目录,也可以单独整理。特别要注意防止学生在识记时“张冠李戴”,特别是易混的知识点。
3、名句、名段、名篇的诵背与默写。
侧重复习:名句的准确理解与识记。
复习建议:坚持“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并且要记准确,最好能分析一下它何以是名句,“名”在何处;难点与易错处强化识记与默写训练;注意“二级名句”的识记。也就是稍偏一点的名句的识记;强调作答时不能“增”“删”“调”“换”,必须忠实于原句原文。
4、散文阅读要义(全册有两个单元,应为复习重点)。
侧重复习:立足于本册第三散文、四单元随笔总结归纳。
复习建议:重点篇目《记念刘和珍君》《故都的秋》《灯下漫笔》,立足于散文语言赏析与重要句子的理解。
5、古诗词阅读理解(全册有两个单元,应为复习重点)。
侧重复习:
①如何理解诗词内容;
②把握意象意境,重点引导学生如何去分析“象”中之“意”与整体感受意境;
③分析诗歌抒什么情言什么志,并准确表达出来;
④分析诗歌中的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会识别、判断并会联系全诗分析其所用手法技巧的表达作用与效果;
⑤分析诗歌语言的准确与精妙,特别是炼字炼句之处,更当注意其表现力。
复习建议:以教材中的名篇为例讲析,以课外或高考题进行训练,注意作答的规范与深入。
6、文言文阅读理解(全册有两个单元,应为复习重点)。
侧重复习:
①文言重点字词。要求:一词多义要确定在具体语言环境下的具体义项;古今异义要弄清在古代的意思;词类活用要弄清在具体语言环境下的活用的类型与意思;通假字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找出其通假的本字。
②重点文言句式。掌握五种句式: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特殊疑问句。要求会结合语境和相关的语言标志会识别,会翻译。
③文言翻译。要求一一落实重点字词(实词虚词),体现文言句式特点,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④文言断句。重在从内容上进行句读断句,注意联系有关的句式特点,注意识别古文中的专有名词,它们都有助于帮助我们断句。
复习建议:文言文阅读理解,一定要注意“整体把握,诸因互解”;要注意对教材名篇的分项梳理与归纳,并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可以联系一点课外的或高考文言文试题进行训练。
7、语言运用。
复习建议:题型千变万化,但都与语言的实际运用有关。强调三点:
①入格。不管是那种形式的语言运用题,一定要符合特定的要求。一是特定的应用文体的要求,如对联、贺信、一句话新闻、开场白、警示语、标语、口号、图文转换、仿句等等。二是要符合有关的作答要求,认真看清,建议勾划出来,并逐条遵照落实。
②得体。这是语言运用的`核心所在。主要就是要符合特定的人物、身份、场合,符合特定的运用要求。
③显美。语言运用不应该只求答完就了事,要力求作答的精准雅美,充分展示自己的人品修养文采才华。
8、作文。在抓好常规训练的同时,突出议论文的写作指导。
复习建议:
①注意审题、点题、扣题;
②注意列提纲,至少要考虑中心、材料(详略、先后)、结构、手法、开头结尾等;
③注意书写与卷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