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龟是两栖动物吗
乌龟虽然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但它并不是两栖类动物。常说的两栖类动物主要是幼年时期主要依靠腮部进行呼吸,经过变态发育成熟后,主要是靠肺部维持主要的呼吸、皮肤进行辅助呼吸。
乌龟是两栖动物吗
乌龟不是两栖动物。
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而乌龟自生下来就是用肺呼吸,而且是变温动物,所以它是爬行动物不是两栖动物。
乌龟是爬行动物 在生命进化的过程中,爬行动物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胚胎由于可以在产于陆地上的羊膜卵中发育,使其繁殖和发育摆脱了对外界水环境的依赖。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人们常见的蛇、蜥蜴、龟、鳖、鳄鱼等,均属爬行动物。它们的主要特征是:卵生,有羊膜卵,变温,皮肤干燥,被有鳞片或甲板,骨骼也具有一系列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指趾有爪,有利于陆地爬行和攀援。两栖动物也是人们熟知的一类动物,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由水生向陆生的过渡类型,成体可适应陆地生活,但繁殖和幼体发育还离不开水。
常见的两栖动物有哪些
1、青蛙:青蛙是最常见的两栖动物。它的幼体是蝌蚪,用鳃呼吸,发育过程中会先长出后腿,然后长出前腿,之后尾巴会逐渐消失。这种动物通常栖息在河流、池塘以及稻田中,多以昆虫为食,对农业有一定的益处。
2、娃娃鱼:娃娃鱼的学名叫大鲵,由于叫声像婴儿啼哭,故名娃娃鱼。这种动物通常栖息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岩洞、石穴中,而且会靠近溪流深潭。值得一提的是,它的耐饿性很强,数月不吃东西都不会饿死。
3、六角恐龙:六角恐龙是蝾螈的一种,也是两栖动物。和很多两栖动物不同的是,它在幼体状态下就能繁殖,经常作为观赏水族饲养。这种动物的食性较杂,主要以水藻、鱼虫等为食,也能吃小鱼、虾肉等。
形态特征
乌龟,是龟鳖目地龟科拟水龟属爬行动物。又称草龟、泥龟、金龟、香龟等。乌龟头部、颈部的侧面有黄色的线状斑纹;上缘不呈钩状,具有坚强的甲壳,甲壳椭圆形,略扁平;背面为褐色或黑色,腹面略带黄色,均有暗褐色斑纹;四肢粗壮,略扁;雄性较小,背甲黑色,尾较长,有异臭;雌性较大,背甲棕褐色,尾较短,无异臭。
乌龟雄性背甲长94-168毫米,宽63.2-105毫米;雌性背甲长73.1-170毫米,宽52-116.5毫米。头中等大小,头宽约为背甲宽的1/4-1/3;头顶前部平滑,后部被以多边形的细粒状小鳞;吻短,端部略微超出下颚,并向内侧下方斜切;上喙边缘平直或中间部微凹;鼓膜明显。背甲较平扁。有3条纵棱,雄性成体棱弱。颈盾小,略呈梯形,后缘较宽;椎盾5枚,第一枚五边形,宽长相等或长略大于宽,第二至第四枚六边形,宽大于长;肋盾4枚,较之相邻椎盾略宽或等宽;缘盾11对;臀盾1对,呈矩形。背甲盾片常有分裂或畸型,致使盾片数超过正常数目。甲桥明显,具腋盾和胯盾,腋盾的大小变异殊大。腹甲平坦,几与背甲等长,前缘平截略向上翘,后缘缺刻较深,前宽后窄;雄性腹甲的后中部略凹;喉盾近三角形;肱盾外缘较长,似呈楔形;腹盾缝>股盾缝>胸盾缝>喉盾缝>肛盾缝>肱盾缝。四肢略扁平。前臂及掌跖部有横列大鳞;指、趾间均全蹼,具爪,尾较短小。
头骨有一骨质颧弓;方轭骨与眶后骨,轭骨相切接;顶骨前缘平截,后端延伸至上枕骨末端;上枕骨脊后部略为上翘;鳞骨后部成锐角。上颚咀嚼面中等,无中央嵴。骨质内鼻孔位于眼眶后半部的同一平面上。下颚左右齿骨间的交角小于90度;冠状骨与下颚长之比为1:2.8。椎板8枚,略呈六边形,有的几呈矩形;肋板8对;缘板11对。腹甲与背甲以骨缝连接,甲桥弱。有较发达的腋柱和胯柱,向上仲达肋板外缘;肱胸盾缝横切于内腹板后部1/4或更少。生活时,背甲棕褐色,雄性几近黑色。腹甲及甲桥棕黄色,雄性色深。每一盾片均有黑褐色大斑块,有时腹甲几乎全被黑褐色斑块所占,仅在缝线处呈现棕黄色。头部橄榄色或黑褐色;头侧及咽喉部有暗色镶边的黄纹及黄斑,并向后延伸至颈部,雄性不明显。四肢灰褐色。雄龟有异臭。染色体数2n=52。
生活习性
乌龟是半水栖类、杂食性、变温动物。白天多陷居水中。夏日火热时,便成群地寻找荫凉处。性情温和,相互间无咬斗。遇到敌害或受惊吓时,便把头、四肢和尾缩入壳内。
乌龟是杂食性动物,喜食昆虫、蠕虫、小鱼虾等动物性食物,亦可食嫩叶、浮萍、草种、稻谷等植物。
乌龟为变温动物,水温在10℃以下时,即静卧水底淤泥或有覆盖物的松土中冬眠。冬眠期一般从11月到次年4月,当水温上升到15℃时,出穴活动。水温18-20℃开始摄食。20℃以上怕热,躲在深水淤泥中。
乌龟的生长较为缓慢。在常规条件下,乌龟生长速度为:一龄龟体重多在15克左右,二龄龟50克,三龄龟100克,四龄龟200克,五龄龟250-350克,六龄龟400克左右。雄龟生长慢,性成熟最大个体一般在750克以下。
乌龟的分布范围
乌龟分布于日本(本州、九州)、朝鲜、韩国、东帝汶、印度尼西亚(较小的桑达岛)、帕劳、中国。乌龟分布于中国南方各省,河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香港、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台湾等地;在广西各地均有分布,而以玉林、博白和邕宁等地数量较多。欧洲、美洲等地有引种。
非常好学习网(www.veryok.net)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活动方案,申请书范文,满分作文,读后感,观后感,祝福语等!
Copyright (C) 2010-2026 veryo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非常好学习网版权所有 客服联系QQ:67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