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一段时间就是期末考试的日子了,那么初一上册语文期末试卷怎么做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初一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仅供参考。
初一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诀别(jué) 威慑(shè) 寥廓(liáo) 踉踉跄跄(làng)
B.覆盖(fù) 悬殊(chū) 喧嚣(xiāo) 花团锦簇(cù)
C.憔 悴(jiāo) 屏息(bǐng) 窸窣(sū) 头晕目眩(xuàn)
D.沉淀(diàn) 训诫(jiè) 炫耀(xuàn) 忍俊不禁(jīn)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掺和 静谧 感慨 繁花嫩叶
B.点缀 梦寐 寂莫 骇人听闻
C.宽恕 叛逆 覆盖 洗耳恭听
D.滑稽 啜泣 委屈 恍然大悟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 我应该倾尽所能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 。(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苟,苟且。)
B. 风里带着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愿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 浓。)
C. 从此以后,以这种不求甚解的方式,我学会了拼写好多词。(现在多指读写、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D. 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 这里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B. 我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也跟着他们向上爬。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
C. 母亲喊住我:“你要干什么?”“找蔡老师……”我迷迷糊糊地回答。
D. 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5.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 《虎妈猫爸》这部电视剧之所以受到广大学生家长的热捧,其原因是因为剧中反映的孩子的教育问题很接地气。(删去“其原因”或“因为”)
B. “一带一路”描绘了一幅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新思路,它不仅会给中国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而且将为世界经济积蓄巨大的能量。(把“描绘”改成“勾画”)
C.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下,凭着青春的激情和对互联网新技术的敏感,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互联网+”创业的大军中。(删去“使”)
D.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跨文化、体验式游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普遍受到了众多学生和家长的欢迎。(把“普遍”调到“欢迎”前面)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 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 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B.杨叶千万次地变着模样:叶背翻过来,是一片灰白;又扭转过来,绿深得黑青。
C.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 气!
D.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长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7.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恰当、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4分)
为什么在信息时代,仍有很多人钟情传统通信方式? 。 。 。 。
①古人“自谦而敬人”的做人原则在书信中表现为对自己的`谦称和对别人的敬称。
②比如称呼自己为“敝人”,就是谦称;称呼别人为“阁下”,就是敬称。
③专家认为,传统信件承载了太多的文化内涵,一封信就是一份沉甸甸的敬意。
④因此,纸质信是传统礼仪的集中体现。
A. ①③②④ B.③①②④ C. ③②①④ D.③①④②
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4分)
A.寓言一般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B.《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孙悟空是小说里面最具想象力的创造之一。
C.安徒生是丹麦童话作家,著有《拇指姑娘》《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等大量优秀的童话作品。
D.《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散文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9.“警示人们做好事也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这个寓意出自《伊索寓言》中的( )。(4分)
A.《蚂蚁和蝉》 B.《农夫和蛇》 C.《狐狸和山羊》 D.《猫和鸡》
10.按照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6分,每小题2分。)
①科学发展观使兰陵县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②十年来不但经济快速增长,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③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④区域,城乡发展更趋协调,⑤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力进一步增强,⑥生态环境也发生了历史性转变。
(1)请为第②句的空格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第③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第④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1.补写出下列古诗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6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 _______________,不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礼记》)x k b 1 . c o m
(3)树木丛生,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4)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5)________________,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6)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7)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8)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2.请写出下面这则故事的寓意。(4分)
衔肉的狗
狗衔着一块肉过河,望见自己在水里的影子,以为是另外一只狗衔着一块更大的肉。他于是放下自己这块肉,冲过去抢那块。结果,两块肉都没有了:那一块没捞到,因为本来就没有,这一块也被河水冲走了。
(选自《伊索寓言》)
寓意: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13、14题。(6分)
雨晴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
13.这首小诗的一二句描写了哪两种景致?(2分)
14.这首小诗的最后一句可谓神来之笔,尤其是“疑”字,用得极妙,请简析该字的表达效果。(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15分)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下,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4分)
(1) 阅十余岁 (2)遂反溯流逆上矣。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是非木杮 如是再啮 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可以为师矣
C.其反击之力 至石之半 D.以为顺流下矣 湮于沙下
1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8.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1题。(17分)
无 题
席慕容
在旧的户籍法里,孩子都跟从父亲的籍贯,并且视为理所当然。因此,长久以来,我们家里就有三个山西人,一个蒙古人。
其实,在台北出生,在新竹和龙潭长大的这两个孩子,从来也没背负过什么“血脉”的包袱。在家里,他们对我那种不时会发作的“乡愁”,总是采取一种容忍和观望的态度,有些许同情,然而绝不介入。慈儿甚至还说过我:
“妈妈,你怎么那么麻烦?”
想不到,这个多年来一直认为事不关己的旁观者,有一天忽然在电话里激动地对我说:
“妈妈,我现在明白你为什么会哭了。”
那是纽约州的午夜,她刚听完一场音乐会回来,从宿舍里打电话给我:
“今天晚上,我们学校来了一个图瓦共和国的合唱团,他们唱的歌,我从前也听过,你每次去蒙古,带回来的录音带和CD里面都有。可是那个时候什么感觉也没有,为什么今天晚上他们在台上一开始唱,我的眼泪就一直不停地掉下来?好奇怪啊!我周围的同学都是西方人,他们也喜欢这个合唱团,直说歌声真美,可是,为什么我会觉得那歌声除了美以外,还有一种好像只有我才能了解的孤独和寂寞,觉得离他们好近、好亲。整个晚上,我都在想,原来妈妈的眼泪就是这样流下来的,原来这一切根本是由不得自己的!”
然后,她就说:
“妈妈,带我去蒙古。”
那是1995年的春天,因此,夏天的时候,我们就动身了。先到北京,住在台湾饭店,准备第二天再坐飞机去乌兰巴托。那天晚上,我们去对面的王府饭店吃自助餐,慈儿好奇,拿着桌上的菜单读着玩,中式的什么“广州炒饭”、“扬州炒饭”,和台北的菜式也没什么差别,我问她要不要试试?她说没兴趣。
因为对她来说是第一次,所以,到了蒙古,我特别安排住在乌兰巴托饭店,房价虽然比较贵,但是饮食可以选择西式或者蒙古式,慈儿还觉得我多虑了,她其实什么都可以吃。
这句话好像说得 太满了一点。等到过了几天,我们飞到更北的布里雅特蒙古共和国时,她胃里的“乡愁”就慢慢出现了。到了离开乌兰乌德的旅馆,开车穿越山林到贝加尔湖,住进了画家朋友在湖畔的木屋的那几天,慈儿真可说是什么都吃不下去了。眼前的风景是美得不能再美的人间仙境,然而每天的食物却是蒙古得不能再蒙古的传统滋味;羊肉、马奶酒还都是小事,有一天竟然在野鸟静静回旋、野花怒放的河边现杀现烤羊肝给她吃,晚餐桌上是画家的夫人、女儿和女秘书忙了一个下午灌好的血肠,煮了满满的一大盘,大家都劝我的女儿要多吃几口。临睡之时,慈儿悄悄在枕边对我说,这几天晚上她都在默念王府饭店的菜单,回北京之后,可不可以去点一盘扬州炒饭?
当然,这个愿望不久就实现了,在王府饭店的餐厅里,慈儿的快乐是看得见的。后来,我去德国时,就一五一十都转述给父亲听,想不到父亲听到羊肝和血肠时却忽然轻轻叹了口气,无限向往地说:
“唉!那可真是好东西啊!”
19.文中写了哪些人的乡愁?(3分)
20.慈儿在纽约听完音乐会后,为什么会产生想去蒙古的念头?(4分)
21.根据提示,品析语言。(10分)
(1)在家里,他们对我那种不时会发作的“乡愁”,总是采取一种容忍和观望的态度,有些许同情,然而绝不介入。(从加点词角度)(4分)
(2)想不到父亲听到羊肝和血肠时却忽然轻轻叹了口气,无限向往地说:“唉!那可真是好东西啊!”(从人物描写角度)(6分)
初一上册语文期末试卷答案
1.D 2.B 3.A 4.C 5.B 6.D 7.B 8.D 9.C (每题4分)
1.D(A踉——liàng B殊——shū C憔——qiáo)
2.B(寂寞) 3.A(苟,随便。) 4.C(应是“模模糊糊”。)
5.B(将“新思路”改为“新蓝图”,或将“描绘了一幅”改为“构想了一条”)
6.D(第一处的句号用得不合适,应是分号。)
7.B (A第一句与前面的句子衔接不上;C第二句紧承第一句,应排在第一句后面;D第四句是结论,应排在最后面。) 8.D(应是“小说集”) 9.C
10.(6分)
(1)而且( 前后句之间是递进关系,“不但”与“而且”搭配)
(2)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结合语境可知,“可持续发展能力”没有与之搭配的谓语动词,属于成分残缺,需要加上谓语“提升”)
(3)区域、城乡发展更趋协调(“区域”“城乡”之间是并列关系)
11.(16分)
(1)枯藤老树昏鸦(2)虽有嘉肴(3)百草丰茂(4)夜泊秦淮近酒家(5)开轩面场圃(6)归雁洛阳边(7)问渠那得清如许(8)学而不思则罔(每空2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12.(4分)示例一:讽刺贪婪的人。示例二:告诉人们太贪婪会失去原本拥有的东西。(意思答对即可)
古诗阅读(6分)
13.诗的一二句描写了雨前花蕊初现、雨后花落春残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致。(只答“雨前”“雨后”不得分,计2分)
14.“疑”是“怀疑”之意,诗人望着“纷纷过墙去”的蜂蝶而产生奇妙的联想:春色真的“ 有脚”,跑到邻家去了。“疑”字极有分寸地表达出诗人希望春色没有远去的惜春之情。(答出联想和惜春之情各得2分,计4分)
文言文阅读(15分)
15.(4分)(1)经过,过了 (2)逆流
16.(2分)C 17.(5分)(1)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疯狂);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疯狂)吗?(2分)(2)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 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据某一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呢?(3分)
18.(4分)有的人只关注事情的表面现象,而不深入思考分析其中的道理。用主观臆想或者纯理论知识来看待问题,往往是错误的。
现代文阅读(17分)
19.(3分)示例一:“我”的乡愁,女儿的乡愁,父亲的乡愁
示例二:妈妈的乡愁,慈儿的乡愁,外公的乡愁
20.(4分)
①妈妈是蒙古人,并在家会不时发作“乡愁”。②音乐会上的蒙古歌曲,拉近了慈儿与蒙古的距离(让她感到“离他们好近、好亲”)。③身在异国 他乡的慈儿理解了妈妈的乡愁,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④慈儿想去看妈妈的故乡,亲身感受妈妈的乡愁。
(意思答对即可,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4分)
21.(10分)
(1)(4分)准确、形象地写出了“我”的“乡愁”像病一样不由自主爆发的情状,(2分)
表现了“我”浓烈的思乡之情。(2 分)(意思答对即可)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计划
时光荏苒,一晃这一学期已进入尾声,期末考试即将来临。根据学校本学期工作计划的安排和初一语文备课组的统一教学方案,结合同学们语文学习的具体情况,以帮助学生更牢固更系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的基础能力,使同学们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特制定语文复习计划。
复习范围:
七年级上册1-6单元(以后三单元为重点),《早读课本》中的古诗及文言小品文《同步阅读》中的名句。
复习时间:
十天左右。
复习目的:
1、巩固基本知识点,让知识点构成线,织成网,形成知识系统。
2、引导学生认识20__年中考语文试题的结构与模式,学会如何积极应对。
3、指导学生阅读题答题方法及技巧,认真审题,规范答题。
4、在对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会语文复习方法。
复习重点:
结合20__年中考语文试卷模式改变,客观题减少,主观题增加,再考虑到本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我们这次复习的重点:
1、基础知识的积累、课内外文言文的背诵和理解上,力求这部分内容少失分。
2、现代文的阅读训练,教会学生答题的方法解题技巧。
复习内容:
一、基础知识
注音(书下注音和教参旁边的注音);词语(词语表);背诵默写(课内外名句积累,理解性默写,教材要求背诵的课文(含现代文),课本要求背诵的古诗文。
二、综合运用
成语的运用、病句的修改;;仿例造句;情境说话题;综合实践活动(《我爱文学》《走进图书馆》《模拟新闻科技发布会》);专题(《狼》);名著导读(《汤姆索亚历险记》)
1、诗词赏析(课外浅显的诗歌):体会词语运用精妙之处;名句的赏析;诗词运用的表现手法;诗歌的思想感情。
2、文言文:
(1)课内文言文:重点掌握书下面的实词、虚词的'解释;断句;重点句子的翻译。
(2)课外文言文:重点掌握《早读课本》中的八篇文言小品常用实词、虚词的意思;重点句子的翻译;理解短文的内容,体会作者意图
3、现代文阅读(课外文章阅读)
说明文的阅读:感知说明的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对说明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说明顺序的理解;对文章语言的品析,理解语言的准确性及语言的生动性;联系实际谈阅读课文后的感悟启示。
记叙文的阅读: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分清记叙文的要素、人称、顺序;把握结构,理清思路,归纳要点,理解中心,体会情感,明确详写、略写与中心的关系;找出重点段落、关键语句、中心句,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一些语句的深层含义,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区别认识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理解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散文的阅读: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品味语言;表达方式的作用;发展性考题(仿写,谈感受,续写等)。
四、作文的指导:初一的学生能写500-600字的简单记叙文;能运用材料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能运用描写丰富叙事的内容;中心突出、感情真挚;书写工整。
复习方案1、第一步骤:分单元复习(落实本单元的复习重点,单元知识与综合练习相结合进行训练)
2、第二步骤:分题型专项训练
(1)积累运用:利用早读课和晚读课的时间巩固背诵的内容,如注音、词语、古诗句、课文背诵、名句阅读,印发讲义检查复习的效果,及时查漏补缺。针对考试题所涉及的病句修改、句子仿写以及专题与综合等题目,精选部分练习题,在练习和指导中,让学生的能力得以提高。
(2)阅读理解:文言文阅读语段,讲解《学案测评》、《学习与探究》中的古文练习题,并进行拓展延伸。重点复习《早读课本》中的文言文,学生总结知识要点,教者课堂进行提问复习巩固;课外现代文的阅读语段,从现有资料中精选阅读语段,精心出题加强阅读训练,教者根据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讲解,注重各类题型的答题技巧的训练、指导,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解题能力。
(3)作文指导以记叙文体为主,针对学生写作中不会具体描写,只会空洞叙述等弊病进行指导训练,将课堂训练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重指导重评讲。
在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主的复习中,我们还将适时的穿插练习、测试。通过练习来发现复习中存在的问题,适时调整复习的思路。
总之,我们初一语文组将利用最后的时间,给学生以指导,希望通过这一阶段的努力争取在期末考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